设为主页 收藏网站

今天是:loading...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中共巴中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决定

来源:国资委网站    作者:国资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7-12-30    点击数:loading...

(2017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中共巴中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提出的重要思想、作出的科学论断、描绘的宏伟蓝图、谋划的重大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开启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坚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更加清醒认识我们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奋力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启巴中发展新征程。深刻领会“五位一体”建设等方面重大部署,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省委决策部署在巴中全面落实。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巴中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阔步前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在巴中落地落实。

(五)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学深悟透,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使命、新目标、新部署,与巴中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坚持融汇贯通,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过去五年我们党进行的“四个伟大”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巴中各项事业发展。坚持学以致用,同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贯通起来,牢牢把握省委“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战略谋划,奋力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巴中力量。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同推动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贯通起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开启巴中发展新征程。

二、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六)充分认识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和战略路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巴中最主要的矛盾,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是最基本的市情,决胜脱贫攻坚、补齐发展短板、加快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是最紧迫的任务。国务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巴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巴中作为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作为规划实施的核心区,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走在前列、奋力示范,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以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为目标,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是巴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战略安排,是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是解决巴中发展问题和现实矛盾的总钥匙。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必须坚持从巴中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后发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努力实现更高起点、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发展取向上,更加注重经济质量效益。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取向,大力促进巴中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创新创业驱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以科技、管理、应用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立以科技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创业力量迸发涌流。

——在发展机制上,更加注重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后发地区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规划引领、营造公平环境、引导市场预期等方面的关键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支持市场主体轻装上阵、自主发展。

——在发展举措上,更加注重战略性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全市人民的企盼关切、巴中发展的重点任务,努力在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交通会战、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全域旅游、推进城乡提升等决定巴中未来的关键领域上实现重点突破,以此带动全局发展、全面振兴。

(七)明确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通过深入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在川陕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实现“六个走在前列”。

——经济质效提升走在前列。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特色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迈向中高端,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45%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逐步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绿色产业快速成长、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凸显。综合能耗、污染排放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以绿色经济为特色的新兴增长极。

——脱贫攻坚决胜走在前列。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高水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建成全国精准脱贫示范区。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省级“四好村”1200个以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领先,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础设施跨越走在前列。交通先行战略全面落实,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6纵6横3环1航”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构建,建成连接成渝西区域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北上南下黄金通道。水利、能源、网络通讯等基础条件全面改善,瓶颈制约有效破解,基础设施支撑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改革开放推进走在前列。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省赋予巴中的改革任务高效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巴中原创性的改革经验,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取得新的进展,

建成一批国家、省级科技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建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开放平台和区域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格局。

——社会治理创新走在前列。城乡管理、基层治理全面加强,初步形成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村、社区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现代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全民法治信仰深入人心,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持续加强,各类风险有效防控,人民安全感普遍增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

——民生福祉改善走在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就业人口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分配更加合理。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弱势群体得到更好关爱和有效救助。

三、实施重点突破,全面夯实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基础支撑

(八)在脱贫攻坚上奋力突破。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咬定目标、攻坚拔寨,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对标达标不落一户一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县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逐项补齐短板、全面达标,在巩固巴州区、恩阳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确保2018年南江县摘帽、2019年通江县和平昌县摘帽。全面夯实奔康基础。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精准投入、及时投入、足额投入;持续实施100片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同步推进贫困村、非贫困村,已脱贫村、未脱贫村和贫困户、脱贫户、临界户均衡发展,形成多层次、复合型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体系;扎实开展“四好村”创建,推动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新村建设与新农民培养相结合,着力建设新家园、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形成新风尚,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创新举措强化工作保障。加大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投入、多元帮扶力度,强化乡镇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科学统筹市、区县、乡村帮扶资源,形成力量向基层倾斜、责任向末梢压实的攻坚新格局;认真落实帮扶措施,坚持沉下去、贴着帮,不脱贫、不脱钩,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奖惩措施,形成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态势。

(九)在交通建设上奋力突破。坚持交通先行,集中五年时间打赢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带动基础设施大改善、助推经济社会大发展。加快奠定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加密、联网、升级”,基本建成以“6631”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广安至镇巴高速、苍溪至巴中高速、米仓大道一级公路,确保2018年巴中恩阳机场建成通航、巴陕高速全线通车、巴万高速巴中至通江段形成通车能力。到2022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并基本联网、村内通组路基本形成、村村通客车,初步建成联网成带的园区路、景区路、产业路、民生路。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统筹推进交通与生态、产业、民生融合发展,创新交通建管养运机制,提升建设质量标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统筹发展农村客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积极构建绿色交通,加快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空港、铁路物流园区规划,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布局一批客货枢纽站场;深入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不断改善城市通行条件。

(十)在县域经济上奋力突破。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支撑巴中振兴的底部基础,不断夯基做强、全力跨越突破。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各区县要围绕全市总体战略,立足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扬长避短、各成优势。巴州区要发挥浅丘自然条件优越和依托巴城的优势,突出发展巴药产业、观光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产城相融、城乡一体助推全区经济跨越发展;恩阳区要依托新区高起点规划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新城、旅游新城、空港新城,走出新城新业新路子;南江县要坚持生态立县,着力绿色崛起,突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和绿色农业,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通江县要发挥红色、绿色资源优势,突出做强生态农林产业和红色旅游,下决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平昌县要突出现代优质农业、白酒食品和机械制造工业、特色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努力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强县;经开区要完善配套条件,提升承载能力,加强项目招引,持续聚集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宜居新城。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打破区县行政界限,坚持片区化统筹、规模化布局,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效益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统筹联动,形成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的合力,加快培育市域产业“航母”和核心竞争力。着眼价值链中高端,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康养休闲和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新业态,形成新的增长点。放眼全局开放发展。深入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微观扶持措施,深耕政策走势、金融空间、资本市场。主动顺应交通升级、市场拓展新变化,围绕交通动脉、城镇带布局经济走廊和物流通道,深度对接陕西、成都、重庆以及周边毗邻地区经济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关天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大圈层发展,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市场辐射。

(十一)在特色农业上奋力突破。充分发挥生态、绿色、富硒、有机的农产品优势,坚持“产业特色化、品种优质化、产品品牌化、市场中高端”,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营销,推动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突出主导产业。持之以恒实施茶叶、核桃、巴药、生态养殖“四大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青峪猪、优质金银花、平昌青花椒、恩阳芦笋等优势品种,每年新增特色产业基地20万亩以上、新建标准化生态养殖场站50个以上,形成4个超100亿元农业骨干产业集群,努力建成秦巴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做强经营主体。坚持内育外引并举,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专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做优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地方特色品种进行品种保护、市场开拓和全产业链开发,构建产地可溯源、标准能认证、质量有保证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坚定不移把“巴食巴适”“巴中云顶”区域公用品牌做优做大,不断提升巴中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做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构建电商、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和现代营销体系,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家庭生产”电商全覆盖计划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建成川东北农产品交易中心,推进农业全链式发展。积极打造集体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休闲农庄、主题公园,拓展新型业态,实现农业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型功能转变。

(十二)在全域旅游上奋力突破。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优势,以光雾山、诺水河等核心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打造旅游经济强市。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突出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民航机场、通用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景区游道等多元旅游交通建设,构建外畅内达、便捷高效的旅游通道。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智慧旅游平台,加快构建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推进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为重点的品牌创建,大力开发温泉、冰雪、山地、康养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精心包装推出四季游、团队游、自驾游、徒步游、探险游、民俗游、地学游等精品线路。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做响“川陕苏区首府”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巴山民宿”,建设旅游小镇,培育一批特色旅游村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深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与旅游、城市与旅游、运动与旅游、扶贫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开发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风体验、文化创意、康体养生、体育运动等综合型、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推出一批标志性文化景点、文艺作品、影视剧目和文创精品。提升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市文旅集团投资营运功能,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综合投资、打捆开发,形成集聚效应。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拓展目标市场,办好节会赛事活动,扩大巴中旅游影响力。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创意化、艺术化、品鉴化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提升现代旅游业发展水平。

(十三)在城乡提升上奋力突破。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努力把城市做优、集镇做特、农村做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突出科学规划引领、积极稳步建设、依法依规管理,加快构建以“一体两翼”巴城为中心、以县城为支撑、以特色镇为节点、以中心村聚居点为辐射的四级城镇体系,引领产业、经济、物流、人口向城镇集聚,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加快巴城功能疏解,推进57个特色集镇建设和幸福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全域城镇化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并行,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激发农村资源活力。以国家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掀起新一轮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热潮,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树文明乡风。积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加快改善民生条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健康巴中建设,积极提高就业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办好农民夜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每年承诺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期盼的现实问题,切实拓展服务为民、发展惠民新空间。

四、大力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全市经济整体实力

(十四)狠抓项目投资。抢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省上实施方案出台机遇,紧扣规划明确的支持方向,深度研究对接重点项目,力争规划项目更多入库、入库项目加快实施,尽快形成投资效益和发展动能;统筹市和区县力量,深耕政策和市场,精心储备、系统包装一批引领性、前瞻性项目,深层次承接政策投入和市场资本;落实专班专责推进省市重点项目,持续保持项目推进的力度、投资增长的强度。

(十五)积极扩大消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特色街区、综合商圈和专业化市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借力国际、国内知名展销平台,大力拓展巴中特色产品市场,释放“买巴中、卖巴中”的消费潜力。

(十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突出住房居住属性,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房源,构建结构合理、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新格局。深入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推动城市公租房建设,逐步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

(十七)突出发展实体经济。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筑建材、矿产资源、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增强巴中实体经济竞争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催生更多更优“巴中产”“巴中造”。狠抓企业和创业主体培育,完善产权保护、激励扶持等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实体经济“细胞”加速生成、加快裂变,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十八)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好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开展民主监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加强群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十九)深化依法治市实践。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聚焦基层基础、聚焦“关键少数”“关键环节”,统筹推进依法治理。积极支持市人大立足实际探索地方立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阳光执法、独立办案。大力实施“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涵养全民法治习惯,不断厚植社会法治信仰。

(二十)创新推动社会治理。推进管理服务机构下移、职能下延、力量下沉,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健全村、社区自治机制,推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及时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局面。

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筑牢内涵独特导向鲜明的人文基础

(二十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全市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突出以公民道德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各级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新风美德教育和家教家风培树活动。

(二十二)不断涵育巴中优秀文化。发挥巴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厚重生动的独特优势,突出以传承保护、涵育发掘、提升应用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最具影响力、震撼力的文化成果。依托巴文化研究院、大巴山干部学院,借势借力高端文化研发平台,包装推出一批巴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办好巴人文化艺术节,让优秀巴中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十三)积极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工程、文艺精品工程、文化名家培育工程,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事业发展机制。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文化演艺场所、体育中心、“文博图”为代表的文化阵地,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支持文化创意平台、传统民居村落、农耕文化留存基地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发展。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天蓝地绿生态领先的竞争优势

(二十四)加强生态治理生态保护。落实大规模绿化全川要求,实施“九大绿化行动”和增绿添彩工程,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造一批美丽城市、美丽街道、美丽社区、美丽村庄院落。加强耕地保护,守住永久基本农田。加强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地灾防治,筑牢生态本底。

(二十五)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守住蓝天、碧水、净土。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危、废弃物和城乡污水、垃圾规范处置,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二十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健全企业准入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和国家园林城市。

八、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机制高效创新创造的发展活力

(二十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聚焦中央、省委赋予巴中的先行先试领域,蹄疾步稳探索实践,推出一批成熟的改革成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围绕省委确定的重点改革事项和市委既定的改革方案,逐项务实推进。抓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投融资、财税金融、国资国企、商事制度、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加快形成助推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十八)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驱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载体,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来巴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平昌“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通江“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九、持续扩大开放合作,构建开明包容要素集聚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二十九)大力推动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创办并定期举办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持续办好已有重大平台活动,精准定向、专业策划一批市场拓展和投资促进活动,创新推进委托招商、专业招商、商会协会招商。

(三十)持续加强协同发展。深度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地区,主动开展项目招引和产业承接。深化拓展与成渝西区域的经济合作,加大同成都、广安、广元等市协同发展的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双赢。

(三十一)不断优化开放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政策,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要素保障水平。筑牢诚信意识,弘扬契约精神,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深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环境。

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三十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时时处处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健全各级党委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确保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严格遵循党章,坚定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自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三十三)强化思想理论教育。深化党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观念教育,引领全市党员干部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充分发挥大巴山干部学院和各级党校作用,加强理论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发展能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崇高使命,把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作为目标追求;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

(三十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强化基本保障,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分类施策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优化创新;常态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强干部队伍,鲜明用人导向,严格选人用人“四个坚持”,突出政治标准,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培养储备,遴选优秀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发展一线历练成长;统筹做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聘)乡镇干部力度,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和离职干部保障水平;开展“治不正”“治不为”专项治理,加快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政治生态。培育人才方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巴山优才计划”,广开渠道“引”、注重实践“育”、优化机制“选”、人岗相适“用”,不断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适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五)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实施细则,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动真碰硬推动省、市改进作风系列规定刚性落地,驰而不息转作风,大力整治“中梗阻”,切实增强执行力,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聚焦“关键少数”抓整治,认真查摆“四风”问题新表现,深刻查找差距和根源,身体力行、以上率下、令行禁止,形成“头雁效应”。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挂联重点工作、指导区县、挂包贫困村等制度,常态化开展“走基层”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三十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压实“两个责任”,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自觉锻造“自身硬”的品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章执行情况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纪律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大力惩治腐败问题;加大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腐败案件查处力度,持续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不断健全监督体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立起来、挺起来,做到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加强巡察工作,强化市区县联动,聚焦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确保届内巡察全覆盖;积极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发挥好派驻监督“探头”和“前哨”作用,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创新监督机制,深化“阳光问廉”,依法实施审计监督,贯通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努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谱写新时代巴中发展的壮丽篇章而努力奋斗!

地址:巴中经济开发区贞女街51号 邮编:636000
蜀ICP备2024047060号-1
技术支持:成都冠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